【必备】高考话题作文六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话题作文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话题作文 篇1一、017高考作文涉及话题
20xx年高考作文前瞻:涉及四个重要话题?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包括:感恩、心理及身体健康、自我认识及其代际特征、教育及其影响、成长环境、理想信念等。比如“艳照门”事件的影响、早些年的“超女”。
推荐:20xx年高考作文冲刺全攻略经典范文及点评
——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与自然的关系到底该如何梳理?动物、植物伦理,科学的双刃剑,等等。20xx春的雪灾,“手足口病”的流行,缅甸的风暴潮,四川“5.12”地震,甚至包括喧嚣一时的“华南虎”事件。
——传统文化的继承。首先要梳理的哪些是传统,传统中哪些需传承,哪些需要抛弃?以及作为载体的传统节日、书法、母语等的困境与发展。还有“国学热”、文化普及娱乐化(如“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婚外情”)等。甚至传统建筑如古老村落、历史街区的保护等话题都最好有自己的一些思考。
——“和谐”。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下我们如何与异质文化、潮流文化、主流文化相处?这就是个“融入”的问题。姚明就把自己比喻成一粒沙,因为进入了NBA这片大海便被融合成了一滴水。他的话很精彩:“把一粒沙投入大海不等于把一滴水滴入沙漠,因为前者是融入,后者则是消失。”在我看来举办奥运、世博都应该是古老的中华民族主动“融入”世界的努力。除了外部和谐之外,还要关注内部和谐,要关注弱势群体、社会低层人的生存状态。向他们投去更多的眼光,也是净化你的心灵、提高你的精神境界的一条很好的路径。
高考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做了以上这些梳理之后,我建议你再做几次“一题多做、一材多用”的训练,我以为你就可以从容、潇洒地走向考场了。
二、20xx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汇总
一、全国卷I: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
(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三、全国卷III: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适用地区:四川 广西 贵州 云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xx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四、北京卷:20xx北京高考作文:“说纽带”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
大作文(50分)
26.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等都需要纽带。
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②20xx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假如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
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可以写宏大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
五、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六、上海卷:预测
26.写作(70分)
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七、江苏卷:车辆与时代变迁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八、 ……此处隐藏3047个字……天生牛犊还不怕虎呢,小狗见人就乱咬,它不按常理出牌,假如你在小狗面前蹲下,它马上往你身上扑你信不信?制服小狗,难就难在你摸不透它脑袋里想做什么。同样,现代诗在我看来,也是难在一个“繁”字上,虽然它没那么多的毛,应该可以一把抓住它的肉,从而制服它,但是这只是表象,当你透过这个表象去想去理解诗的意思时,你会发现,你压根看不懂它在写什么,而当你苦思冥想,终于看懂他在写什么的时候,随便找个人给你看下,又会出现另一种解释,而你却对他无可奈何,因为你发现他居然是有道理的。
从字音字意的繁到思想的繁,诗歌就像黑洞,吞噬一切思想,让你的思想在无尽的漩涡中挣扎!
高考话题作文 篇5【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乡村小伙子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多年。问他想家吗,他说当然啦!有人说:距离产生美。他说,距离产生距离,每次好不容易回趟家,都要费很多周折才能消除距离。
【参考例文】
距离产生美
当你隔着一层纱,又或者是隔着一面干净的玻璃看世界时,你是否会觉得那是另一种美,比原来的世界更美!坐着车透过玻璃看外面的青山绿水时,是淡淡的绿,不加修饰的、朦胧的美。阳光明媚时看到的山是耀眼的、华丽的绿,远不如雨中山景那么清淡,浪漫。这时你不免会有同感:距离产生美!
时常听说某某夫妻闹离婚的事。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们开始的海誓山盟,相约天荒地老,海枯石烂又哪去了,被遗忘了?“山无棱,夏雨雪,乃敢与君决”般的誓言是否也被遗弃了?据说很多人都是因为性格不和终日吵闹而离婚的,他们婚前对彼此不了解,有距离,于是有种朦胧美,想要接近对方吧。可是一但结婚,近距离接触后,如果两人的性格不和就可能产生矛盾,家庭不和,甚至离婚。这种美建立在有距离之上,一但越过界限或许就会失去原来的美。
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如此。两个同学在班上处得很好,可是当他们成为同桌时,对彼此的性格,缺点是了如指掌,自然他们会少了以前的那种敬慕感。两个同学的性格不同,近距离接触时,意见不统一,不免会发生小矛盾,如果两人都不主动道歉,事情将会很严重,两人可能从此赌气不理对方。这样的人,当他们近距离接触时产生的有可能不是美,而是矛盾。但也有些是例外的。
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世界很美,也有很多丑陋之处,。当人们深入这个世界时,你是否看到了污浊,看到了丑陋?这时我们看世界时不要看得过深,不然可能会给你带来伤害。我们学生还是纯真的孩子,至少我是这么觉得。虽然不可避免我们会踏入社会,但这也是我们的必经阶段。可是我们的纯真不能丢弃,即使看到了深处,看到了不美,也不能够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我们需要改造不美之处,让不美变美。让我们眼中的美多些,世界更和谐。
美需要我们去寻找,去创造!距离—人们眼中的美!?距离产生美,你是否也觉得如此???文章开头以材料论述,阐述中心论点:“距离产生美。”接着分析“时常听说某某夫妻闹离婚的事。”、“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如此”等等,然后论证“没有任何事物是完美的,有好的一面也就有不好的一面”。最后,总结强调中心论点,照应开头,呼应题目。本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一气呵成,显得浑然一体,在论证过程中,作者始终紧扣所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议论问题,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举例恰当,逻辑性强,说理透彻,且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写作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小伙子的最后一句话很重要,可以结合小伙子的话和距离产生美来一起写,比如,距离产生美,但是太远的距离会让人疲惫之类的,材料作文其实有很多立意,找准其中一个立意写,也不算是偏题的。但写作时,要求多联系实际例子加以分析。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高考话题作文 篇6每年的高考的都格外受到关注,始于作文,终于状元,今年也不例外。还没有开始,网络上就谣言一片,开考当天上午10时40分,辽宁高考作文题被曝为《如何看待高晓松酒驾案》,正热议非凡的时候,却又被辟谣说消息有误。随着考题的逐步被公布,讨论愈加狂热。
高度的信息化进代,一切交流和传递都变得简单。跟风式的讨论,从来不缺乏围观者。在“曝光率”和“关注度”代表经济效益的当下,商家、媒体早已把高考当成一种产业来经营,当成一种营销渠道来推广。不知道是高考加剧了围观,还是围观放大了高考,反正高考已经泛化成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
集体讨论高考作文,倒不是作文本身占据了多少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这仅是因为作文人人皆会,又映射着时下的社会现状,在数理化难以成为大众话题的情况下,作文就成了全民讨论和参与的一个契合点。于是人人皆有发言权,参与权,都可以有模有样的评价一番,至于教育圈者,各路专家也可趁机发表一下自己的高见。由此,相应的满分作文,创意作文就会浮出水面并得到社会的热捧,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命题作文辅导和专家培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个人素养已被忽视,作文也因“轻道重术”而成为一种功利产品。历年高考作文中,有靠背功而“抄袭”和“仿写”的,有以“文言文”另类取胜的。X年媒体报道,四川某报社记者X4年前发表的杂文《桃花源祭》,被人抄袭后摇身一变成了X年江西高考满分作文;无独有偶,西安高考满分作文《豆角月亮》,与当年的《故事会》上袁炳发的《弯弯的月亮》一文在故事情节和结构上完全相同,只是一些细节和文字有了改动。
讨论的结果带来的恰是作文的同质化。当一个选题如何写成为一种社会公识,当一个文章如何做有了固定的套路,作文就成了一种工具。《中国青年报》曾经报道,调查显示83.3%的人承认上学时写过撒谎作文。一个班上40多个孩子有30多个写的是自己如何智斗人贩或小偷,其中26个同学承认自己是瞎编的。由此看,在现行教育模式下,与其说是作文,不如说是在“造文”或“编文”更为合适。
令人不解的是,在高等教育已成普及的情况下,高考作文还让人如此牵肠挂肚,甚至动用一切社会资源,这背后的社会心态极不正常浮躁大于理性,功利多于长远,炒作多于实际。其实,在这众多的作文题中有一个属于全民命题,那就是在时下这个狂躁的社会中,我们每一个人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做好自己。
不偏离生活让高考作文更有价值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回归生活常识,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高考作文,也更容易为文化价值的传播辐射,找到一条更为普适更为开阔的道路。
离现实近一些让高考作文走出封闭
如今高考作文命题提倡的却是像“成长”、“时间”、“期待”这类空泛、浮华的文章内容,这类题目本身就不太符合年轻人的心理和视角,即便写出来也极易言之无物。如果学生写出的是装腔作势、无法表达真情实感的文章,那么责任究竟在命题者,还是学生?
批判精神让高考作文回归真性情
我们需要批判精神。这种精神当然不能仅仅靠一篇高考作文就能立竿见影地培养出来,还需要考场之外的长期熏陶和培育,但是这种熏陶和培育何妨从影响力非常大的高考作文开始。
文档为doc格式